食品类电商土淘网的速生速死 不指定

元创 , 2013/02/23 18:12 , 营销 , 评论(5) , 阅读(25546) , Via 本站原创
土淘网(tuutao.com),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做特产电商生意,建于2011年9月,乃互联网新兵,于2012年12月22日猝,成了烈士。

之所以关注这家公司,是想弄明白一个问题:“好模式+好市场+好团队+大资金=成功”吗?

我想起了高中代数,为了求证一个结论,绞尽脑汁拼凑出很多充分条件,每条都自认为很充分,但汇总在一起却不一定得出正确结论。

看看土淘网的四个条件:

-好模式

土淘网曾这样介绍自己的模式:采用时下最新的B2B2C模式,现在多数商城都是先把商品从商家处收集起来,这是B2B,然后在网上把产品卖给消费者,这是B2C,因此从商家到商城再到消费者,中间有很多多余环节,而B2B2C则把B2B与B2C有效结合起来,让商家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省去中间麻烦,我们在商品库存、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更加简单、高效。

从字面理解,B2B2C简直就是完美模式,土淘网用意很明确,希望整合特产货源,让商家在这里开店直接卖给消费者,而自己又省掉了仓储、物流和库存的压力。

完美极了。

-好市场


民以食为天,目前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价值总额已超过2万亿,而“特产”涉及干货、坚果、生鲜、果蔬、粮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是农产品中当之无愧的主要市场,足见市场盘面之大。

电子商务历经10多年发展,最先渗透的是那些标准化产品,化妆品是渗透率最高的类目,高达近17%,其次是服装,接近15%,而农产品则是渗透率最低的类目,不足1%。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模式的升级,农产品渗透率会逐渐提高,每增长1%都将是200多亿的市场,可见市场潜力之大。

阿里研究中心在《2012年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中曾预测,未来2年,农产品的网络交易市场将由2012年的200亿增长至2014年的1000亿,实现5倍的增长,虽然仅仅是个预测,但仍留给我们无限遐想。

“特产”堆放在一个2万亿的市场里,将是下一个金矿。

-好团队

据土淘上线初期的公关稿,土淘网全称深圳市土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由深圳市龙兴盛五金塑胶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凡客科技有限公司联袂投资创建(凡客真是其股东?)。“徐创新先生是龙兴盛公司的老总,在互联网建设以及网络运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与几位股东不惜重金,投资1000万创建土淘网,从百度、淘宝、天猫等企业挖掘人才,志在打造一支在技术、管理、运营等方面实力过硬的团队。”

百度人加淘宝人无疑是绝配组合,且不论每个人资历水平如何,团队里有这样的创业基因,也算得上是一支好队伍。

-大资金

土淘网注册资本金是800万,据说启动资金备足了上千万,在创业企业中算不上高富帅,但也绝对不是为筹集资金而东奔西跑的屌丝。

对于初创企业,这已算是不错的起点。

然而,一年后,2012年12月22日,土淘网在其新浪官方微博正式宣布“结业”,并于第二天回复原因说“没办法,大股东不给钱”。

我的第一直觉是“是钱的问题吗?”

我们流行一句话“只要是钱能办的事儿,那根本不叫个事儿”,反过来理解就是“这事儿不能解决,一定不是钱的事儿”。

带着这个疑问,我尝试着进行一些思考——看看“钱”到底能不能解决他们的事儿。

思考1:“模式”的窘境——马云靠模式吗?
我曾见过一位台湾商人,在上海投资1600万做“台湾特产网”,有一天我请教他“您打算怎么做这个市场?”,他兴奋的说“我要做O2O,”一边指着网站一边说,“这里有供应商入口,我们会在台湾本地招募供货商,并准备在线下筹建100家实体店,网上下单可以门店自提,很方便。”我承认他在传统领域很牛,否则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他对模式的理解也代表了多数创业者的思路,什么时髦做什么,先从模式入手。

互联网是最容易创造概念的地方,我发现真正做成功的却很少谈概念,而他们恰恰是概念的创造者。至今有各种眼花缭乱的商业符号,如B2B、B2C、C2C、D2C、F2C、O2O、C2B等。因此,便有人认为马云创造了电子商务模式,把企业黄页搬到网上做成了B2B阿里巴巴,把市集搬到网上做成了C2C淘宝。

我认为,马云的成功是革命性(或破坏性)的创建了信用体系和支付宝,前者让消费者敢买,后者让消费者敢卖,阿里系的壮大正是得益于这两个核心的内生驱动,前端为消费者负责并聚合信誉,后端为商家负责并凝聚诚信,渐渐形成了无比强大的电子商务生态链。

马云并不是创造模式的高手,而是创造了一个“敢买敢卖”的网络环境,所谓“模式”仅仅是附属品,而模式背后一定有你迈不过去的门槛儿。

B2B2C概念仅是“表子”,而缺少“里子”上的真功夫,不管土淘网还是水淘网,都根本做不下去。

你会发现,天猫的事儿不正是土淘想干的吗?土淘目的便是聚集优质的特产供应商在这里自由交易,把天猫里的特产类目独立出来不就是土淘的志向吗?这是在抢天猫的饭碗啊。

谈何容易。

天猫要客流有客流,要信誉有信誉,要保障有保障,还提供贷款服务,自家兄弟姐们众多,互相协同。

你如何说服商家把货物不运到天猫而运到你那片沙漠里去卖?

你也许会反问“我们也有各类保障体系,只是需要时间积累信誉”,这话10年说可以,10年前的市场真是一片沙漠(蓝海),建一幢商厦,远远就会望到并趋之若鹜,而今天你身边耸立的都是高楼大厦,你的竞争起点高了,竞争环境变了,不要说是1000万资金,就是后面再加两个“0”也难保有起色。

思考2:“好市场”的窘境

土特产真的是一个好市场吗?

淘宝在C2C市场交易份额的占比超过90%,天猫在B2C市场交易份额的占比超过50%,因此淘宝和天猫的市场数据基本代表了现今市场现状,以下关于特产市场的分析主要依据淘宝和天猫的数据。

窘境一,靠“地域品牌”打天下,缺少优质企业品牌。
某种特产一定和某个城市有关联,特产卖家都会标榜自己是某地正宗。

在淘宝里输入关键词“山核桃”,可以搜到81000多个宝贝,有4500多家专营店铺,如果不看评价和销量会很难选择买谁家的,也许你说核桃当属临安的好吃,那把目标缩小到“临安”,同样会搜出1900多家临安核桃店,家家都说自己是“正宗好味道”。

再拿“大闸蟹”为例,在淘宝售卖大闸蟹的店铺有3600多家,而售卖“阳澄湖大闸蟹”的有2500多家,都是“正宗好味道”。

搜遍畅销特产,几乎都如此,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信任谁?”“该如何信任?”,我们的特产多是“地域品牌”而非企业品牌,经营特产的主体多数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家庭作坊,让消费者信赖的特产品牌更是凤毛麟角,而这个市场也远没有到竞争品牌的阶段,导致品牌、质量、信誉良莠不齐。

某业内人士曾和我说“地域品牌”就像公共厕所,谁都可以用,比喻虽不雅观,但却道出了其中问题,好的坏的经营者都用相同的“地域”,会有“一只老鼠坏一锅粥”的窘境。

窘境二,靠礼品市场打天下,和“原汁原味”渐行渐远。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卖特产最火爆的地方是各地火车站、汽车站、高速路休息区和旅游景点,购买者多不是本地人而是城市间的流动人群,而购买来多数也不是自己吃,主要是送给亲朋好友。

随便一个站台,都是各种琳琅满目的礼盒,每个包装盒上都醒目的印有“某某地方特产”,仔细看生产厂家则各不相同,遍布天南海北。这个特殊的礼赠需求,把特产市场推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即靠夸张的包装取胜而非质量本身,“特产”仅是谋求销路的符号,我们生活中有各种这样的礼品。“特产”和其本身应该倡导的“原汁原味”逐渐远去,市场出路越来越窄。

前文中谈到在淘宝网卖特产的店铺有96000多家,我们把目标缩小到“天猫商城”,搜“特产”店铺仅有2300多家,他们是经过天猫验证的品牌旗舰店或专营店等,相对有质量保障,而这个数量仅占全网的2.5%,可见市场上“为吃而生”的品牌还是凤毛麟角。

窘境三,不是所有的特产都可以网上售卖。

提起特产,每个人都想到自己的家乡小吃,但多指某种食物,而非流通商品,比如羊肉泡馍、臭豆腐、羊肉串、肉夹馍、驴肉火烧、烤鸭、叫花鸡等,这些食物需要即做即食,很难搬到网上去流通,即使有的搬到网上流通,按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也不一定合格。还有些特产并非食品,如景德镇陶瓷、无锡茶具、昆明花卉、遂县碳纤维等,更难和食品放在一起售卖。

用“特产”概念整合商品流通有些虚无,什么商品都好像是当地特产,仔细琢磨又好像不是。

再有特产的季节性、地域性、保鲜性等特点,暂不细谈。

思考3:土淘网的窘境

现今市场已是细分之争,对于创业型公司稳妥的做法是聚焦某一类行业或某一类客群单点发力,在尝试成功后再丰满理想。

显然土淘针对以上特产的窘境并没有做出个性化的服务,而是大而全、广而散。

我们先看怎么入驻土淘网,其介绍入驻流程很简单,提交企业文字资料即可,这种初级认证是淘宝网10多年前的做法,绝对解决不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再看看身边相对成功的食品类电商,比如甫田网、本来生活网、沱沱工社等,均以食品安全为己任,所有货源均到当地调查、试吃后才推荐给消费者,这种对货源负责态度应该值得借鉴。针对窘境一的乱象,不分档次、层次的统包统揽,会把自己导向一个普通的贩货平台,而现在市场并不需要这样的平台。

说到窘境二,土淘网难道也想做礼品市场?果然,在土淘的导航中确实有“礼品”分类,能猜到土淘的逻辑是“只要和特产有关,什么都可以做”,这是一个典型的大而全思维,你是否会考虑到“买礼品的人和自己买来吃的人不是同一个人”,礼品和零售是两个市场,卖点不同,销售途径更不同。厦门有个伴手礼网,主营厦门、台湾等地特产,已深耕数年,不仅有强势的货源更在线下布局,主攻送礼人群,类似的地方性企业有很多,你拿什么竞争?

窘境三的问题土淘网也做了,竟然在卖工艺品,都是艺术类的瓶瓶罐罐,可以想象到土淘的最终局面就是一个无所不有的杂货铺子。
别忘了,你还没客流量。

思考4:好团队不一定带来好购物体验

土淘这样描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不凡的产品+不凡的平台=完美的购物体验。

我又想起了中学写作文,找不到主题时,通常会瞎编一堆优美的文字充字数。

什么是完美的购物体验或用户体验?个人拙见能做到以下10点就够牛了:

1.进入网站够不够快速
2.产品够不够抓人眼球
3.能否很快的找到想要的产品
4.订单流程是否足够简单、高效
5.付款方式是否方便、快捷
6.产品本身和描述是否相符
7.产品分拣和配送是否足够准确、快速
8.产品包装是否贴心、安全
9.订单是否可在线追踪查询
10.是否有退换货保障

打造完美的购物体验需要精耕细耘,耕耘是个技术活儿,也是极其繁琐和细致的工作,这个绝对不能玩概念。

浏览土淘网站,只拿其中一点来探讨,在其网站首页“目录导航”里看到,是以地域来划分产品分类的,分华北、华南、西北、西南等大区,点击进入呈现的是各省市特产,且不说不同地域可能有相同的特产,这种思维是典型的“自我认为”式的惯性认识,起码没做过市场调查或认真分析,实际上消费者对地域划分都很难搞清楚,就更不用提当地特产了,你只需要研究“如何让消费者能很快的找到想吃的东西”便可,比如我能很快的找到山核桃分类,并能看到各家的描述及价格,这就够了。

后记

本文绝无贬低土淘网之意,意在顺着土淘网的创业思路深入剖析,挖掘出创业者的思维盲区,找到问题的真正源头,供后来者借鉴参考。

如今,土淘网页虽能打开,但自官方微博宣布结业至今几无更新,其400客服电话已停,可判断已倒,即使没倒也将死。

摘自虎嗅网

关注元创微信平台,第一时间掌握最新SEO资讯!
扫一扫,关注元创!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Tags:
   元创:解析浏览器如何利用春运抢票来做营销
   又到一年岁末时,春运售票高峰已然来临,又开始过着回家买票难的日子,自从有了网络购票后,就习惯了算好日子,早早的趴在电脑前,登陆进售票网站,然后等待放票的时刻来到,这个紧张程度可不亚于高考。

   为了能够抢到票,现在各种购票神器悄然出现,比如抢票专版浏览器,登陆进12306网站后,软件内有定制的“12306.cn抢票助手”应用扩展,当输入车票、时间等查询条件后,抢票助手就按照设定的查询周期,自动刷新有无新出车票。它能够进行密集的自动刷票,就比较容易获得车票了,相关报道也非常的多。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抱着尝试的态度,元创下载了一款猎豹浏览器,然后登陆进入12306,设置好车次,日期,以及想买的火车票座次信息等等,输入验证码,然后点击自动订票,没多久就选中了一张火车票,以为能够进行支付的时候,结果提示说是非法订票请求,我再一次的尝试,结果还是非法订票请求,最后眼睁睁的看着这个车次的票从有到无。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为了验证其他使用这款浏览器的网友是不是也是这样,元创在百度输入猎豹浏览器,看到一些网友的点评,“悲剧啊,我16号,17号都用它来抢,16号的时候抢不到我以为我不熟悉流程,17号的时候TM的还是非法订票请求...两次机会都被它给搞没了...”,看来有些网友的经历跟元创是一样的。

      后来看到一些网友的回复说最近12306网站在频繁的更新,所以抢票插件也需要经常更新,才能够顺利的使用,在这里引用中国铁道科学院电子所副所长朱建生的一段话,“有软件高手确实研发出在网上能更快抢到火车票的方法,但这对其他旅客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针对这些行为也研究了相关办法,维护买票的公平性。希望大家都不要盲目采用抢票软件。”并且订票加速器其实是基于浏览器上的扩展应用插件,“使用这些软件购票时,用户的用户名、密码等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有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

      我的这一段经历希望能够给正在买票的大家带来帮助,不要只依赖抢票神器,最好是能够智能和手工同步使用,有时候神器也不是万能的,还是需要多动动手,这样抢到票的几率也更大。

      既然元创(推一把网络营销学院讲师)是做营销的,那咱们就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一看各家浏览器都是如何来做营销推广的,都运用了哪些手段呢

1、微博营销,利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来进行好友转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利用新闻营销轰炸,抢占用户视角;文库推广,增加用户深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3、360浏览器推荐自家抢票插件,凭借自己占有的市场,大力推广。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4、利用下载站进行SEO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5、百度相关搜索,占据百度底部相关,增加曝光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6、商务合作,和相关网站合作,增加流量。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7、视频营销,猎豹浏览器做了一个病毒营销的视频,16号晚上短短几个小时,优酷点击量已经超过30万。这段视频以拟人身份模仿12306的口吻,写给中国网民的一封信。(连接:http://finance.chinanews.com/it/2013/01-16/4494121.shtml)

      元创就简单介绍这么几种常见方法,我们再看抢票插件相关百度指数,从1月初开始,抢票软件百度指数就开始飙升,近几天达到高峰,是2012年同期的10倍以上。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总结:因着春运买票带来的巨大流量,各家浏览器都在积极的开展推广,来占有市场份额。据元创(推一把网络营销学院讲师)了解,现在搜狗浏览器、金山猎豹浏览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均开发了相关的抢票插件。在2012年春节,360浏览器就利用抢票插件,大大增加了用户下载量,渐转向了搜索引擎领域,一举占领10%的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今年各种抢票神器的井喷,不仅让咱们老百姓感到欣喜和困惑,也惊动了铁道部,在18日凌晨,据知情人士透露,针对猎豹、Firefox等浏览器抢票插件现象,铁道部准备约谈金山网络,要求立刻停止其猎豹浏览器春运抢票版,这是不是意味着抢票浏览器的夭折,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不过春运还没有过去,买票还在继续,所以咱们还是得经常动动手指头,勤打订票电话,常刷新订票页面,希望大家都能够早日买到火车票,平安到家!
   版权声明:本文由元创本人原创,欢迎免费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合作。来源地址:http://www.lxysem.cn/read.php/957.htm
元创:雾霾天气看商家如何借势营销  
    这几天北京一直被雾霾笼罩着,整个城市灰茫茫一片,虽然15号凌晨下了零星小雪,空气被净化了很多,但是这样的情况也没能持续多久,随着新一天的运转、排放,加上无风静稳的天气,空气中的污染物再次开始迅速累积。15日上午9时,北京城区各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在179到214之间,属于四到五级,中度到重度污染,郊区除平谷郊区站点达到一级优外,其余站点的AQI指数均在200以上,属于五级重度污染。被网友改编的《北京北京》唱出了我们心声,“当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陷井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元创(推一把网络营销学院讲师)已经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在恶劣的天气中,很多人为了避免成为“人肉吸尘器”,就纷纷想招,来保护自己的肺,空气净化器、口罩就成为大家争相购买的热门产品,导致这两样产品销量和价格飙升,但是也没能阻挡人们抢购的热情。
    我们看下N95口罩的百度指数,可以发现从7号开始到15号就直接上升到八千,增长了近80倍。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我们再看相关的新闻报道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下图为百度相关搜索:百度相关会把用户近期搜索量大,搜索频率高、关注的词出现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出近期新闻报道引起了用户的搜索。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其实在之前,元创(推一把网络营销学院讲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N95口罩,相信很多人跟我也是一样的,毕竟口罩一般都是用于御寒的,棉的,普通的就可以了,那些医用的口罩觉得跟咱老百姓的生活好像没啥关系。但是因为这次的雾霾天气,网络上和电视上很多关于恶劣天气的报道,让我们对PM2.5指数,霾橙色预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引发了对口罩,对空气净化器的需求。这就是借势营销,从热点中嗅出商机。

    我们来看一组数字,根据淘宝和天猫的后台数据显示,仅11日和12日两天,全国就有2.3万笔口罩订单,合计近50万只口罩;其中口罩搜索购买最多的地区为北京,成交量占全国总成交的30.48%,销量较平常增加130%。淘宝加天猫1月11到12日,北京地区共有3828个人在两天内完成了6920笔口罩交易。特别是N95口罩的关注度和搜索量也达到激增的程度,“N95口罩”最近一周的搜索指数飙升了1162.6%,成交指数上升了1012.5%。从地域来看,北京地区的搜索和成交占比最高,分别达到18.55%和19.52%,均领先第二名浙江10个百分点以上。
下图为淘宝卖家店铺,第一个店铺近30天销量超过1万件。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下图为N95产品在百度做的百度推广(付费推广)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下图为京东商城,首页左边第一个图片宣传的净化器,宣传语是保护家人刻不容缓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我们看到商家借助媒体、电视,用户传播,利用淘宝、百度推广、京东等渠道抓住时机,开展营销。但也要注意:很多的文章也有点夸大,说N95口罩可以有效的过滤PM2.5,普通的口罩就很难抵挡灰霾的“进攻”,据医疗业内人士介绍,防PM2.5效果最好的口罩主要有N95与KN90两种,对PM2.5的过滤分别达到95%和90%。但这些是医院不出售、药店很难买到的。如果买到了这2款口罩,尽量不要长时间佩戴,否则会因缺氧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不适。

   版权声明:本文由元创本人原创,欢迎免费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合作。来源地址:http://www.lxysem.cn/read.php/956.htm
元创:解析"海战门"恶意网络炒作,呼吁温暖营销

  前段时间,郭晶晶与霍启刚的“婚变门”是闹的沸沸扬扬的,小两口新婚没有多久,不料却传出霍启刚在游艇约会90后嫩模,突如其来的情变新闻,马上就覆盖率各个电视和新闻网站的头条,也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一直保持低调的“跳水皇后郭晶晶,因这些传闻备受媒体的关注,想继续保持低调都很难,郭晶晶对此回应说:“我的婚姻生活很幸福。同时,我不希望再看到侵犯我和家人声誉的虚假新闻。对于捏造事实、进行和传播不实报道的个人或群体,我会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对这些报道,15日,霍启刚也连发微博斥责不实报道,并称报道已经“严重影响到晶晶的名誉”,要维护家人。霍启刚在微博中说道:“但是现在不一样,已经结婚了,而像这种新闻严重影响到晶晶的声誉,对她不公平。她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不希望看到她的名字跟这些所谓的‘新闻’连在一起,希望早点了结。别人有别人的目的,我管不着。我的目的是要维护家人。我相信网友是明智的。看到这种夸张失实报道也不会轻易相信的。”

  我想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可以大致看出来当事人对此事的态度都是非常坚决的,粉碎了婚变传言。其实按道理这事也算完结了,但是“婚变门”事件的始作俑者、文化娱乐策划人独孤意在博客发表的一篇文章,《致霍启刚郭晶晶贤伉俪的一封公开道歉信》,讲述事件始末,把这件事又推上了风口浪尖之上,咱们先看下这篇文章:

  致霍启刚郭晶晶贤伉俪的一封公开道歉信

  这几天我未泯的良心,一直在反思和自责。想了很久,终于想通了。首先向霍启刚先生和郭晶晶女士致以最真诚的歉意。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所谓“海战门”、“飞刀门”、“婚变门”等事件都是我不小心弄出来的。

  霍启刚先生我仰慕的企业家、郭晶晶女士是我喜欢的运动员,我对他们从来都怀着极大的敬意,并无半点恶意,只是当时正煞费思量苦心孤诣炒作艺人,为了尽快“出效果”,我满脑子只想着怎么在最短的时间、花最小的代价、用最出奇的手段把艺人炒红达到预期目标,很多地方没有顾虑到。

  其时我头脑一发热,在12月7日制定了初步策划方案,经过几天的酝酿和细节填充,就马上开始实施。因为方案是量身定做的,为了将传播效应进行最大化发挥,整个炒作方案共设计了几十个新闻“兴奋点”,抛砖引玉,逐一分解,掌握火候,层层递进,适时抖搂新的“包袱”,推广周期为两个月。“婚变门”只是传播规划前期事件营销的一部分,后两部分则重点突出某新出歌曲和春晚的因素,围绕鸟叔和周杰伦铺展开来。经过权衡,我已经放弃实施,以此自赎。

    在这篇文章中,独孤意说这件事件都是他“不小心”弄出来的,其实这个不小心还是花掉了他不少心思,元创(推一把网络营销学院讲师)本人从事了多年的网络营销,这件事情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网络事件营销,也就是网络炒作。网络炒作总的说来就是利用网络媒体,通过推手或者幕后人,发动网络写手对某个人物或者公司、或者机构进行两个方面的评论,一个方面是正面效应另一方面是负面效应。从而引起网友的关注增加人气,当人气一定的时候,这个人或者公司或者机构就会被网络关注,从而把这个人或者公司机构进行炒红。这就是网络炒作。像之前成功的案例有二月丫头、小青姑娘、芙蓉姐姐、凤姐、兽兽等。

    独孤意提到要想花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就是指网络炒作,因为互联网传播比传统的传播方式要快,并且渠道要广。像平常的报纸和电视,都是需要提前印刷或者录制,而且还要经过上级部门的层层审批,手续多,所以花费的时间长,但是网络上发布就不受这个时间限制,写好以后就可以在各个论坛,社区网站上进行发帖。而且在网络上传播也不受地区的限制,无论是在中国的哪个地方,只要能上网,就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网友发布的帖子,经过网友的不断转贴,点评,互动,这个新闻的热度救火持续上升,引起更大的关注度了。

  他提到的最出奇的手段,应该是指这个事情必须是有争议性的,能够引发大家议论,像郭晶晶和霍启刚夫妇刚轰轰烈烈的举办完世纪婚礼,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趁着大家对这件事情还有余热的时候,就制造了海战门事件,其实这个事件的曝光,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照片或者视频,让大家对这个事情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发了大家对这个事情的进一步探索和关注,咱们来看一组数字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通过百度指数的观察,可以发现通过海战门事件的曝光,吴婷之前从之前默默无闻,没有关注度,到每天有大约15万左右的搜索量,咱们可以看出这个事件让吴婷这个名字终于火了。当然这把火能够燃烧多久,最终还是需要她本人有过硬的本领或者人格魅力的塑造,才能够真正被大伙儿给认可。

    咱们再回到独孤意这篇文章,虽然他确实提到了反思和自责,但是从字里行间,咱们感受不到足够的真诚,毕竟这个事件从酝酿,到细节填充,到一步步的实施,难道都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吗,恐怕这点没法让人信服,通过他的这篇博文,我想在最近一段时间,他的关注度也会大幅提高,那么他也能让自己来火一把。

    随着上网人数的持续增加,网络的影响力也会覆盖到更多的人,在此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合理运用网络炒作,毕竟这个社会还是需要真善美,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能够在网络上传递温暖,正是在这个寒冬我们所需要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元创本人原创,欢迎免费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合作。来源地址:http://www.lxysem.cn/read.php/955.htm
Tags:
       最近加多宝和广药王老吉在数据上的分歧和争执闹的沸沸扬扬,在很多的报纸和网络新闻上,都随处可以看到。恰好现在北京也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一场场雪洒落在了北京城,没过多时,北京就银装素裹了,在这样的天气里,吃上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情,而且还得加上一瓶凉茶,败败火,每次都是这样黄金搭配,不过现在想到凉茶,估计大伙儿都得头疼了,是该选加多宝,还是广药王老吉呢?

       在2003年“怕上火,喝王老吉”推向市场,这句广告语影响到了很多人,红罐“王老吉”开始风靡全国,喝凉茶就喝王老吉,也成了大家的首选,至08年,红罐“王老吉”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超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个成绩是非常喜人的。但是随着加多宝和王老吉从商标诉讼,到包装专利诉讼,再到广告语纠纷,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中,加多宝与广药王老吉之间在法庭、电视平面媒体、超市货架等各种场合展开了一场“贴身肉搏”,双方的销售人员甚至不惜大打出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现在也从线下弥漫到了网络上,双方都在网络上大肆做宣传,都想发布对自己有利的新闻,数据,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其实无论是加多宝还是广药王老吉,都是希望通过这些肉搏中,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权益。

       作为一名网络营销人员,元创觉得加多宝的品牌营销还是做的不错的,自从加多宝失去“王老吉”商标权后,多年对王老吉品牌的建立也化为乌有了,在网络上看到网友打的比方很贴切,“王老吉”是“加多宝”抱养的干儿子,而“王老吉”的亲妈则是“广药集团”,现在,干妈把儿子养大了,亲妈又给抱回去了。干儿子没有了,干妈的失落可想而知。为了寻找出路,在12年起,就开始全力打造全新的“加多宝”凉茶品牌,从零开始创造品牌奇迹。现在加多宝这个品牌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了,昨天下班,听到小区里面一个小孩在念“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当时我就乐呵了,估计他经常听到这句广告语,就能顺口背下来了,可见加多宝的品牌营销是成功的,已经让很多人都记住了有加多宝这个凉茶品牌,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总的来说,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就是通过在电视,新闻发布会,网络上,各种活动,诉讼及宣传,让大家知道加多宝凉茶这个品牌,其实在商标之争这件事上,很多媒体的大量报导,已经让很多人开始知道加多宝这个名字,但是这个事情的热度总会过去的,如果没有后续的宣传,那么这个名字也会被大众给淡忘掉,所以加多宝展开了一系列的强势宣传,让大家不断的加深对加多宝的印象,在光知道有加多宝还是不行的,还需要第二方面,让大家明白加多宝就是之前的王老吉,吸引之前广大的王老吉凉茶消费者,毕竟之前多年打下的品牌,赢得的用户,不能白白的失去,需要把这些用户争取过来,成为加多宝的消费者。上月,加多宝以2亿元拿下《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后,又以8600万元拿下广告界的“第一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标版组合10秒广告一单元正一播出位。可以看到为了加大品牌的曝光率,加多宝也是花了血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持续的宣传,加多宝品牌也由此响彻大江南北。
虽然说加多宝的品牌营销策略是成功的,但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对于作为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从之前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到现在怕上火是喝加多宝,还是广药王老吉,消费者的决定和选择,这才是最重要的。其实无论是加多宝还是广药王老吉,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呢,所以他们又开始把眼目盯在了数据上,引发了新的冲突。

       我们来看下这两组数据:

      近日,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前三季度饮料行业调研数据,数据显示:“凉茶市场,加多宝(加多宝集团生产并销售的凉茶)(73.0%)、王老吉(8.9%)、和其正(4.3%)、宝庆堂(0.5%),销售量占到行业总销量的86.7%。”

    广药集团反驳称,“根据快消行业最权威的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最新数据表明,今年1到10月份王老吉凉茶平均市场份额约42.6%,王老吉牢居凉茶市场第一品牌,而加多宝排名第二,只有28.35%。从6月至10月,红罐王老吉凉茶的销售月增长率均在3倍以上。”

    咱们可以看出,这两组数据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在第一组数据中,加多宝的销售量是王老吉的8倍,但是第二组数据中,王老吉的市场份额却又是加多宝的几乎两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其实元创也是非常好奇的,每天的工作也都是要和数据打交道,数据讲究的是精准,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我上网百度了一下这两组数据的统计方式。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按公司出品来统计,而AC尼尔森的数据则是按品牌来统计。这两个统计方式具体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其实本身是不存在可对比性。所以这两组数字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什么要拿两组不同的数字来大肆宣扬呢,其实还是回到了对用户的争夺上。
   咱们再看下这组数据: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这是最近搜索加多宝与王老吉的用户人数

    咱们可以看到在最近几天,无论是对加多宝还是王老吉的关注度都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王老吉和加多宝发布数据后,吸引到了很多用户,那么这个事件炒作无疑是成功的,增加了品牌的曝光度,让更多的人的记住了他们。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咱们经常看到两个人在掐架,刚开始会围观,来议论这事,但是随着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后来就会习以为常,那么也就不把这个当回事儿。所以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多次争执和冲突,也会让咱们老百姓对这事越来越淡定,成为茶前饭后的一个调侃,加多宝品牌就更深入人心了。
    
    在这里,我再引用一个数据,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公布的《2012年我国饮料行业1至3季度运行状况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饮料行业逆势上涨,全年涨幅超过10%,其中在饮用水、果汁、碳酸饮料、茶饮料、凉茶、功能饮料等众多分类中,凉茶行业市场增幅最为明显,超过30%。其实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凉茶行业是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的,随着市场规模的形成,那么企业应该越来越理性化。与其你死我活的争一哥,对谁都没有好处,还不如在这个行业中共生共存,而且做哥真的不容易,高处不胜寒,孤独的感觉不好受,不如放宽心,多一些包容,多一些朋友。

    “其实凉茶市场很大,完全能容纳若干家大企业共生共存。”北京工商大学商业专家洪涛表示,曾经后起之秀的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之间也曾有过一场激烈交锋,但最终在良性竞争下,一同将可乐这个品类推成了全球最主流饮料。从这个例子中也给我们老百姓一个美好的期待,希望加多宝和广药王老吉,能够放下成见,携起手来,一起推动凉茶行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凉茶是中国的,但凉茶以后也会是世界的!

   本文由元创本人原创,禁止转载。若转载,请带上来源地址:http://www.lxysem.cn/read.php/953.htm
Tags:
元创:从《王的盛宴》谈网络营销

   最近在电影院热播的陆川新片《王的盛宴》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元创(推一把网络营销学院讲师)本人还是非常欣赏陆川的,他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之一。执导作品《可可西里》,《南京!南京!》都先后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影片的质量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对于他的新片《王的盛宴》,很多人关注的不是影片的内容,也不是关注票房的多少,却把眼光放在了最近沸沸扬扬的水军身上,咱们先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王的盛宴》自播出后,它的口碑与票房都算不上优秀,陆川的宣传团队就把责任放在了网络水军的故意抹黑,于是自爆曾花五万来雇佣网络水军来为这部电影刷好评,其实这件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去年上映的《关云长》和《战国》也有过这一招。当时,两部电影口碑都不是太好,于是宣称遭到了“网络水军”的黑手,并联合出资10万元悬赏捉拿“水军”,却什么都没捉到。很多人看片方没有拿出什么证据,就觉得“捉拿水军”更像是他们的宣传手段。

    元创(推一把讲师)从事了多年的网络营销,对于网络水军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个名字既然是带有军字,肯定是有一定规模,一定人数的,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人。为什么也带有一个水字呢,顾名思义就是宽泛的意思,网络水军的人员是不固定的,有公司的职员,有学生,也有在家SOHO一族,只要有时间,都可以来做这个。

    随着上网的普及,以及点评平台的开放,对于很多的电影爱好者来说,发现有新片了,很多人都喜欢逛逛豆瓣,Mtime时光网等网站,来搜索最近上映电影的影评,看看那些看过电影的人,是怎么来评价这部片子的,然后自己在这些电影中间选择一个觉得评价不错,口碑不错的,自己抽时间去电影院欣赏。所以这些电影的评价确实是能够影响到电影最后的票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制片人为这些水军来大量抹黑来抓狂了。

    其实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网络上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了,他不受地域的限制,无论在哪个地方,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在网上发帖,发微博,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所以网络影响力是无处不在的,因为这个优势,所以网络营销就正在逐渐成为最重要、最有效的营销推广方式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选择网络营销去推广和树立自己的品牌,电影行业也不例外,有新片上映了,会在网络上做宣传,常用的方法包括网络公关、危机公关、营销策划、事件曝光炒作、品牌营建、口碑传播、QQ群、论坛社区互动、新闻软文发布等等,网络营销就好象一把利刃,能够让更多的观众来了解到这些优秀的电影,填补自己的娱乐生活,但是如果用来攻击对手,那么就不厚道了。

    咱们再回到王的盛宴这部电影本身,在首映当晚,豆瓣网等专业影评网站上,关于这部片子的打分低得惊人,而12月1日以后,该片点评分数却突然出现较大幅度回升,评论也逐渐呈现两极化趋势。负责此片宣传发行的相关人士以及陆川本人后来都承认,确实雇佣过水军来刷高分,来维护本片的好评度。其实从评分的前后变化上来说,是可以肯定之前有水军来抹黑的,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一样,那么对一部电影的喜好也都不一样,但是《王的盛宴》却在上映后一致的打低分,这个肯定是不合理的。

    那么片方雇佣水军来挽回评价有效果吗,根据目前的口碑和票房来看,效果是不尽人意的。其实陆川本人也表示这是一种下策,那为什么他要不得已而为之呢,其实是着急了,最近上映的电影有《1942》,冯导的新片,冯导的电影票房号召力一向都是非常惊人的,而且又有李安的新片,马上又有《人再囧途之泰囧》的上映,这部片子也是很多人期待已久了,有这么多优秀片子的左右夹击,对《王的盛宴来》说,造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一着急也就乱了方寸,采用了下策。很多水军都没有去电影院看过这部片子,发出来的点评都是空洞的,没有实际内容的,一位的褒扬,贬低对方,对于我们这些观众来说,这些评价都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很难产生正面效应,反而陷入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

    其实电影圈是需要正能量的,虽然网络水军能一时糊弄部分观众,但是随着大量媒体对这个行业的曝光,广大观众对水军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分辨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所以哪些评价是真实的,哪些是糊弄人的,都会有一个判断,所以水军产生的影响力也是逐渐衰弱,久而久之便偃旗息鼓了。咱不把他们当回事,他们就翻不起什么浪。无论如何,堂堂电影圈总不至于被水军绑架。在这里引用刘仪伟所说一段话,“如果水军真的那么有用,何必花几千万、上亿拍电影,扔两千万给水军,往电影院放本小人书,靠网上一致好评就行了。”事实证明,优质的电影永远是大家所热捧的,也希望这些大导演们,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华,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电影的品质上,让大家来更好的一饱眼福!

    本文由元创本人原创,禁止转载。若转载,请带上来源地址:http://www.lxysem.cn/read.php/953.htm
分页: 2/2 第一页 上页 1 2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